mongodb常用命令笔记。

一、mongodb安装

MongoDB 是一个基于分布式、文件存储的NoSQL数据库。MongoDB将数据存储为一个文档,数据结构由键值(key=>value)对组成。

1、mongodb官网下载: https://www.mongodb.com/download-center

下载mongodb的版本,两点注意:

  • 根据业界规则,偶数为稳定版,如1.6.X,奇数为开发版,如1.7.X
  • 32bit的mongodb最大只能存放2G的数据,64bit就没有限制

2、mongodb安装

(1)解压

tar -zxvf mongodb-linux-x86_64-ubuntu1604-3.4.0.tgz

(2)移动到/usr/local/目录下

sudo mv -r mongodb-linux-x86_64-ubuntu1604-3.4.0/ /usr/local/mongodb

(3)将可执行文件添加到PATH路径中

export PATH=/usr/local/mongodb/bin:$PATH

3、mongodb管理

(1)配置文件

配置文件在 /etc/mongod.conf,默认端口27017。

(2)启动服务

sudo service mongod start

(3)停止服务

sudo service mongod stop

(4)使用终端连接

mongo

(5)退出终端连接

exit 或 ctrl+c

(6)GUI管理

robomongo,解压后在bin目录下找到运行程序。

二、数据库操作

1、查看当前数据库名称 db

2、查看当前数据库信息 db.stats()

3、查看所有数据库名称 show dbs

4、切换数据库 use db_name

如果数据库不存在,则指向数据库,但不创建,直到插入数据或创建集合时数据库才被创建。

5、删除数据库 db.dropDatabase()

二、集合操作

1、创建集合 db.createCollection(name, options)

  • name是要创建的集合的名称
  • options是一个文档,用于指定集合的配置
    • 参数capped:默认值为false表示不设置上限,值为true表示设置上限
    • 参数size:当capped值为true时,需要指定此参数,表示上限大小,当文档达到上限时,会将之前的数据覆盖,单位为字节
1
2
db.createCollection("stu")
db.createCollection("sub", { capped: true, size : 10 } )

2、查看当前数据库的集合 show collections

3、删除集合 db.collection_name.drop()

三、数据操作

1、数据类型

  • Object ID:文档ID,object id 默认是一个12字节的十六进制数(前4个字节为当前时间戳、接下来3个字节的机器ID、接下来的2个字节中MongoDB的服务进程id、最后3个字节是简单的增量值)
  • String:字符串,最常用,必须是有效的UTF-8
  • Boolean:存储一个布尔值,true或false
  • Double:存储浮点值
  • Arrays:数组或列表,多个值存储到一个键
  • Object:用于嵌入式的文档,即一个值为一个文档
  • Null:存储Null值
  • Timestamp:时间戳
  • Date:存储当前日期或时间的UNIX时间格式

2、插入文档 db.collection_name.insert(document)

插入文档时,如果不指定_id参数,MongoDB会为文档分配一个唯一的ObjectId

1
2
3
4
5
db.stu.insert({name:'gj',gender:1})

s1={_id:'20160101',name:'hr'}
s1.gender=0
db.stu.insert(s1)

3、删除文档 db.collection_name.remove(<query>, {justOne: <boolean>})

  • 参数query:可选,删除的文档的条件
  • 参数justOne:可选,如果设为true或1,则只删除一条,默认false,表示删除多条
1
2
db.stu.remove({gender:0}, {justOne:true})  # 只删除匹配到的一条
db.stu。remove({}) # 全部删除

4、更新文档 db.collection_name.update(<query>, <update>, {multi: <boolean>})

  • 参数query:查询条件,类似sql语句update中where部分
  • 参数update:更新操作符,类似sql语句update中set部分
  • 参数multi:可选,默认是false,表示只更新找到的第一条记录,值为true表示把满足条件的文档全部更新
1
2
3
4
5
6
7
8
9
# 全文档更新
db.stu.update({name:'hr'},{name:'mnc'})

# 指定属性更新,通过操作符$set
db.stu.insert({name:'hr',gender:0})
db.stu.update({name:'hr'},{$set:{name:'hys'}})

# 修改多条匹配到的数据
db.stu.update({},{$set:{gender:0}},{multi:true})

5、保存文档 db.collection_name.save(document)

如果文档的_id已经存在则修改,如果文档的_id不存在则添加

1
db.stu.save({_id:'20160102','name':'yk',gender:1})

6、查询文档

(1)查询,返回多条数据

db.collection_name.find({condition_document})

1
db.stu.find({name:'gj'})

(2)查询,返回一条数据

db.collection_name.findOne({condition_document})

1
db.stu.findOne({name:'gj'})

(3)投影

在查询到的返回结果中,可以只选择必要的字段,而不用选择一个文档的整个字段
db.collection_name.find({},{字段名称:1,...})

  • 参数为字段与值,值为1表示显示,值为0不显示,不设置即为不显示
  • 特殊:对于_id列默认是显示的,如果不显示需要明确设置为0
1
2
db.stu.find({},{name:1,gender:1})
db.stu.find({},{_id:0,name:1,gender:1})

(4)比较运算符

  • 等于:没有运算符,默认是等于判断
  • 不等于:$ne
  • 小于:$lt
  • 小于等于:$lte
  • 大于:$gt
  • 大于等于:$gte
1
db.stu.find({age:{$gte:18}})

(5)逻辑运算符

查询时可以有多个条件,多个条件之间需要通过逻辑运算符连接:

  • 逻辑与:默认是逻辑与的关系,可以不用写运算符$and
  • 逻辑或:$or
1
2
3
db.stu.find({age:{$gte:18},gender:1})  # 逻辑与
db.stu.find({$or:[{age:{$gt:18}},{gender:1}]}) # 逻辑或
db.stu.find({$or:[{age:{$gte:18}},{gender:1}],name:'gj'}) # and和or一起用

(6)范围运算符

  • 判断在某个范围内:$in
  • 判断不在某个范围内:$nin
1
db.stu.find({age:{$in:[18,28]}})

(7)支持正则表达式

使用//或$regex编写正则表达式

1
2
db.stu.find({name:/^黄/})
db.stu.find({name:{$regex:'^黄'}})

(8)自定义查询

使用$where后面写一个函数,返回满足条件的数据

1
db.stu.find({$where:function(){return this.age>20}})

(9)limit()读取指定数量的文档

db.collection_name.find().limit(NUMBER)

  • 参数NUMBER表示要获取文档的条数
  • 如果没有指定参数则显示集合中的所有文档
1
db.stu.find().limit(2)

(10)skip()跳过指定数量的文档

db.collection_name.find().skip(NUMBER)

  • 参数NUMBER表示跳过的记录条数,默认值为0
1
2
3
4
db.stu.find().skip(2)
# 查询第5至8条数据,skip()和limit()不分顺序
db.stu.find().limit(4).skip(5)
db.stu.find().skip(5).limit(4)

(11)sort()对结果集进行排序

db.collection_name.find().sort({字段:1,...})

  • 参数1为升序排列
  • 参数-1为降序排列
1
db.stu.find().sort({gender:-1,age:1})

(12)count()统计结果集中文档条数

db.collection_name.find().count()

db.collection_name.count({条件})

1
2
db.stu.find({gender:1}).count()
db.stu.count({age:{$gt:20},gender:1})

(13)distinct()对数据进行去重

db.collection_name.distinct('去重字段',{条件})

1
db.stu.distinct('gender',{age:{$gt:18}})

(14)pretty()将结果格式化

db.collection_name.find({condition_document}).pretty()

1
db.stu.find({name:'gj'}).pretty()

四、聚合aggredate

1、聚合

(1)聚合

聚合(aggregate)主要用于计算数据,类似sql中的sum()、avg()
db.collection_name.aggregate([{管道:{表达式}}])

(2)管道

在mongodb中,文档处理完毕后,通过管道进行下一次处理,常用管道有:

  • $group:将集合中的文档分组,可用于统计结果
  • $match:过滤数据,只输出符合条件的文档
  • $project:修改输入文档的结构,如重命名、增加、删除字段、创建计算结果
  • $sort:将输入文档排序后输出
  • $limit:限制聚合管道返回的文档数
  • $skip:跳过指定数量的文档,并返回余下的文档
  • $unwind:将数组类型的字段进行拆分

(3)表达式

处理输入文档并输出,语法表达式:'$列名',常用表达式:

  • $sum:计算总和,$sum:1同count表示计数
  • $avg:计算平均值
  • $min:获取最小值
  • $max:获取最大值
  • $push:在结果文档中插入值到一个数组中
  • $first:根据资源文档的排序获取第一个文档数据
  • $last:根据资源文档的排序获取最后一个文档数据

(4)$group

将集合中的文档分组,可用于统计结果

  • _id表示分组的依据,使用某个字段的格式为’$字段’
1
2
3
4
5
6
7
8
9
# 统计男生、女生的总人数
db.stu.aggregate([
{$group:
{
_id:'$gender',
counter:{$sum:1}
}
}
])
  • _id:null 将集合中所有文档分为一组
1
2
3
4
5
6
7
8
9
db.stu.aggregate([
{$group:
{
_id:null,
counter:{$sum:1},
avgAge:{$avg:'$age'}
}
}
])
  • 透视数据, 使用$$ROOT可以将文档内容加入到结果集的数组中
1
2
3
4
5
6
7
8
9
# 统计学生性别及学生姓名
db.stu.aggregate([
{$group:
{
_id:'$gender',
name:{$push:'$$ROOT'}
}
}
])

(5)$match

用于过滤数据,只输出符合条件的文档

1
2
3
4
5
# 查询年龄大于20的男生、女生人数
db.stu.aggregate([
{$match:{age:{$gt:20}}},
{$group:{_id:'$gender',counter:{$sum:1}}}
])

(6)$project

修改输入文档的结构,如重命名、增加、删除字段、创建计算结果

1
2
3
4
5
# 查询男生、女生人数,输出人数
db.stu.aggregate([
{$group:{_id:'$gender',counter:{$sum:1}}},
{$project:{_id:0,counter:1}}
])

(7)$sort

将输入文档排序后输出

1
2
3
4
5
# 查询男生、女生人数,按人数降序
db.stu.aggregate([
{$group:{_id:'$gender',counter:{$sum:1}}},
{$sort:{counter:-1}}
])

(8)$limit

限制聚合管道返回的文档数

1
2
# 查询2条学生信息
db.stu.aggregate([{$limit:2}])

(9)$skip

跳过指定数量的文档,并返回余下的文档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# 查询从第3条开始的学生信息
db.stu.aggregate([{$skip:2}])

# 统计男生、女生人数,按人数升序,取第二条数据
# 注意顺序:先写skip,再写limit
db.stu.aggregate([
{$group:{_id:'$gender',counter:{$sum:1}}},
{$sort:{counter:1}},
{$skip:1},
{$limit:1}
])

(10)$unwind

将文档中的某一个数组类型字段拆分成多条,每条包含数组中的一个值

  • 对某字段值进行拆分db.collection_name.aggregate([{$unwind:'$字段名称'}])
1
2
db.t2.insert({_id:1,item:'t-shirt',size:['S','M','L']})  # 构造数据
db.t2.aggregate([{$unwind:'$size'}]) # 查询
  • 对某字段值进行拆分,处理空数组、非数组、无字段、null情况
1
2
3
4
5
6
db.inventory.aggregate([{
$unwind:{
path:'$字段名称',
preserveNullAndEmptyArrays:<boolean>#防止数据丢失
}
}])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# 构造数据
db.t3.insert([
{ "_id" : 1, "item" : "a", "size": [ "S", "M", "L"] },
{ "_id" : 2, "item" : "b", "size" : [ ] },
{ "_id" : 3, "item" : "c", "size": "M" },
{ "_id" : 4, "item" : "d" },
{ "_id" : 5, "item" : "e", "size" : null }
])

# 查看查询结果
db.t3.aggregate([{$unwind:{path:'$sizes',preserveNullAndEmptyArrays:true}}])

五、安全

1、超级管理员

为了更安全的访问mongodb,需要访问者提供用户名和密码,于是需要在mongodb中创建用户,采用了角色-用户-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方式。

(1)常用系统角色如下

  • root:只在admin数据库中可用,超级账号,超级权限
  • Read:允许用户读取指定数据库
  • readWrite:允许用户读写指定数据库

(2)创建超级管理用户

1
2
3
4
5
6
use admin
db.createUser({
user:'admin',
pwd:'123',
roles:[{role:'root',db:'admin'}]
})

2、启用安全认证

(1)修改配置文件

sudo vi /etc/mongod.conf

  • 启用身份验证
  • 注意:keys and values之间一定要加空格, 否则解析会报错
1
2
security:
authorization: enabled

(2)重启服务

  • sudo service mongod stop
  • sudo service mongod start

(3)终端连接

1
mongo -u 'admin' -p '123456' --authenticationDatabase 'admin'

3、普通用户管理

使用超级管理员登录,然后进入用户管理操作

(1)查看当前数据库的用户

1
2
use test1
show users

(2)创建普通用户

1
2
3
4
5
db.createUser({
user:'t1',
pwd:'123',
roles:[{role:'readWrite',db:'test1'}]
})

(3)终端连接

1
mongo -u t1 -p 123456 --authenticationDatabase test1

(4)修改用户:可以修改pwd、roles属性

1
db.updateUser('t1',{pwd:'654321'})

六、备份与恢复

1、备份

mongodump -h dbhost -d dbname -o dbdirectory

  • -h:服务器地址,也可以指定端口号
  • -d:需要备份的数据库名称
  • -o:备份的数据存放位置,此目录中存放着备份出来的数据
1
2
sudo mkdir test1bak
sudo mongodump -h 192.168.196.128:27017 -d test1 -o ~/Desktop/test1bak

2、还原

mongorestore -h dbhost -d dbname --dir dbdirectory

  • -h:服务器地址
  • -d:需要恢复的数据库实例
  • –dir:备份数据所在位置
1
mongorestore -h 192.168.196.128:27017 -d test2 --dir ~/Desktop/test1bak/test1

七、复制(副本集)

1、复制

(1)什么是复制

  • 复制提供了数据的冗余备份,并在多个服务器上存储数据副本,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,并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
  • 复制还允许从硬件故障和服务中断中恢复数据

(2)为什么要复制

  • 数据备份
  • 数据灾难恢复
  • 读写分离
  • 高(24* 7)数据可用性
  • 无宕机维护
  • 副本集对应用程序是透明

(3)复制的工作原理

  • 复制至少需要两个节点A、B…
  • A是主节点,负责处理客户端请求
  • 其余的都是从节点,负责复制主节点上的数据
  • 节点常见的搭配方式为:一主一从、一主多从
  • 主节点记录在其上的所有操作,从节点定期轮询主节点获取这些操作,然后对自己的数据副本执行这些操作,从而保证从节点的数据与主节点一致
  • 主节点与从节点进行数据交互保障数据的一致性

(4)复制的特点

  • N 个节点的集群
  • 任何节点可作为主节点
  • 所有写入操作都在主节点上
  • 自动故障转移
  • 自动恢复

2、设置复制节点

设置复制节点的操作需要打开多个终端窗口,可能会连接多台ubuntu主机,建议在xshell中实现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# step1:创建数据库目录t1、t2
mkdir t1
mkdir t2

# step2:使用如下格式启动mongod,注意replSet的名称是一致的
mongod --bind_ip 192.168.196.128 --port 27017 --dbpath ~/Desktop/t1 --replSet rs0
mongod --bind_ip 192.168.196.128 --port 27018 --dbpath ~/Desktop/t2 --replSet rs0

# step3:连接主服务器,此处设置192.168.196.128:27017为主服务器
mongo --host 192.168.196.128 --port 27017

# step4:初始化
rs.initiate()

# step5:查看当前状态
re.status()

# step6:添加复本集
rs.add('192.168.196.128:27018')

# step7:复本集添加成功后查看状态
rs.status()

# step8:连接第二个mongo服务
mongo --host 192.168.196.128 --port 27018

# step9:向主服务器中插入数据
use test1
for(i=0;i<10;i++){db.t1.insert({_id:i})}
db.t1.find()

# step10:在从服务器中插查询
rs.slaveOk() # 说明:如果在从服务器上进行读操作,需要设置rs.slaveOk()
db.t1.find()

3、删除从节点

1
rs.remove('192.168.196.128:27018')

4、其它说明

关闭主服务器后,再重新启动,会发现原来的从服务器变为了从服务器,新启动的服务器(原来的从服务器)变为了从服务器

持续更新…

最后更新: 2018年11月06日 17:48

原始链接: http://pythonfood.github.io/2017/12/29/mongodb/

× 多少都行~
打赏二维码